癌症、心脏病、脑血管病——这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。尽管在脑血管病尤其是中风方面,医学上已经有很大的进步,但中风仍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。随着炎热天气持续,经常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的人群突发中风的风险大增。怎样离它远远的?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懂了!
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,一种以猝然昏仆、半身不遂、肢体麻木、舌蹇不语,口舌歪斜,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。
一般被认为多发于冬天,但从临床看,夏天也是高发季节,天气越热,中风患者越多。有统计表明,老年人夏季中风的比例还要高于冬天。
高温天气中,人体为了散热,会使皮肤血管扩张,皮下血液循环的血流量随之增加,可比正常时高出3-4倍。在这种超常的血液循环下,老人的血压很容易升高,增加了发生脑中风的危险。而当水分补充不足时,还会因血容量不足和血黏度骤增而诱发缺血性中风。
遇到中风怎么办?把握抢救“黄金三小时”
什么是中风抢救“黄金三小时”?
专家指出:“对于最常见的急性中风(脑梗死)患者来说,应在发现症状后立即拨打120,送到最近的有溶栓能力的医院,如果符合溶栓条件应尽快给与静脉溶栓治疗,把抢救时间控制在黄金3小时以内。”
这是因为中风的治疗分为急性期,恢复期和后遗症期。在急性期,三个小时以内溶栓效果是比较好的。超过六小时后脑组织容易产生变性坏死,再溶栓效果差很多。
据统计,在我国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中风患者能及时溶栓。脑梗后每分钟大脑会造成一百九十万脑细胞死亡,所以就医越早,恢复的效果会越好。
那么怎么意识到自己或者是亲朋好友遇到中风需要紧急治疗呢?有以下几个危险信号:
危险信号一:半侧肢体麻木
中风麻木是偏侧,手脚甚至半边脸。如果你手脚同时开始麻了,可考虑中风。第二个是突发,突然整个手麻,也可考虑是中风。
危险信号二:视线模糊
由于其他原因的视物模糊有个渐进性的过程。如果之前视力很好,突然看不清,而且模糊的很严重,就是中风。
危险信号三:头晕走不稳路
中风病人的头晕主要体现在走路不稳,像踩棉花的感觉,走路两边摇,怎么就像走不稳。
危险信号四:恶心、呕吐
如果眩晕与恶心同时出现,要警惕了。这很有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引发的结果,而不是胃肠道疾病的作用。
1. 日常健康教育:如出现上述症状,必须即刻联系家人或拨打120。家里有老人的话可以提前做一些演练,并告诉自己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求助。
2. 在可疑脑中风的征象出现后,立即呼叫急救电话或将老人带去大型医院就诊,社区医院无法做脑CT检查,也没有能力做溶栓治疗,会耽搁时间。
3.昏迷状态不要喂任何药物和水,因为此时病人吞咽和咳嗽功能障碍,容易造成误吸甚至窒息。只需要将病人侧卧位,确保其呼吸一直存在,等待急救车到来即可。
需要注意的是,即使抢救及时,中风也会对人体造成非常大的损害,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日常的饮食起居,从源头上杜绝或者降低潜在的风险。
合理搭配饮食,降低中风风险
在夏季,除了让自己少暴露在高温酷暑环境下,平时需要特别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。比如喝酒与油腻食物会导致血脂偏高,增加了中风的风险。
专家建议,夏季“三高”老年人要做好防止中风工作,除了按时服用能够增强抗凝、降低血液黏稠度、预防脑血管急性事件的通心络胶囊之外,还要做好降温防暑,多喝白开水降低血液黏稠度。注意夏季室内外温差,正确使用空调。
另外,还要注意饮食调节,吃的清淡些,增加蔬菜水果,千万别食用过分油腻的食物,使血液中的脂质一下子增多,血压突然上升,导致中风的发生。